《水下中国》:中国惊奇水域全记录
提起自然人文类纪录片,给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BBC式宏大叙事、制作精良的影像风格。直到三年前,一位来自湖南的女导演周芳,带着5位摄影师一起,走访了中国24座城市,力求拍摄出属于中国的《蓝色星球》。
周芳在广西地下洞穴拍摄盲虾
2019年9月29日,《水下中国》首次播出就引发了一波收视热潮,作为中国首部大型水下生态系列纪录片,它以独特的水下视角展现了中国的自然和人文。
一、技术前驱打造精品影像
作为世界第一部从水下视角展示中国的纪录片,导演面对大量的技术难关。首当其冲的就是设备防水问题,为此,导演选取了比超高清4K还要高清的RED 8K专业电影机、水下VR全景等专业设备,为纪录片《水下中国》的视觉冲击力提供了保障。
red epic w 8k电影机
其次就是素材捕捉问题。在水下,摄影师们除了不能自由呼吸外,还要面临着许多未知的危险,像鲨鱼聚集的海域和蹲守珊瑚产卵等都属于高难度拍摄画面。
利用水下无人机拍摄
在技术人员方面,周芳导演选取的团队成员每一个都有超过10年的水下拍摄经验;在采购设备方面,超广角镜头和高帧慢镜拍摄的鳍源FIFISH水下无人机成为团队的首选。鳍源水下无人机是全球第一款全向水下无人机,搭载智能矢量推进器,拥有平移、俯仰、潜浮、进退、旋转、横滚6大运动维度。
鳍源水下无人机
三年间,周芳带领团队奔赴中国的大江南北,上百次潜水拍摄,录制超70000GB的4K至8K素材。在后期上映阶段,《水下中国》画面给受众的冲击感是无与伦比的。一方面,受众既满足于前沿技术带来的画面享受,另一方面,受众又对周芳导演团队的专业精神致以敬意。
团队每个成员都有十年水下拍摄经验
二、网台联播推动国际叙事
纪录片《水下中国》第一季共六集,采取网台联播,爱奇艺和SUBCREW联合出品,并由来自中国、美国、法国的纪录片团队进行联合摄制。
《水下中国》上映海报
《水下中国》无论是在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平台播放均取得了不俗的播放量,目前豆瓣开分已经稳定到7.7分左右。作为首部纪录中国水下场景的纪录片,这对全国以至于全世界认识中国提供了很好的教材案例。周芳对《水下中国》选题做过如下表述:“中国人拍摄自己的水下世界,我们并非是以物见物,而是以物见人,以物见中国。”
高清电影机拍摄的水下珊瑚
对于水下题材的纪录片,BBC的《蓝色星球》堪称是业界标杆。受众或多或少会把《水下中国》与《蓝色星球》放在一起做比较,对此周芳说到:“《蓝色星球》是世界的,但《水下中国》是中国唯一的。”
三、交叉剪辑呈现多元生态
纪录片《水下中国》每一集均涉及到一个主题:水下洞穴、古城、沉船、珊瑚、海底生态和渔业,每个主题都代表了中国水下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。拍摄地点涉及云南抚仙湖的水下金字塔、河北潘家口的水下长城、千岛湖的水下百年古村等地,这对学术研究以及国家相册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影像资料。
《水下中国》六集海报
在生命绿洲一集中,导演让绿洲之下海马、螃蟹、海龟等生物的栖息环境,与绿洲之上人们的生活作息两幅画面相互交叉,构建一幅人与自热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。《水下中国》最大的魅力在于每一集的主题下,导演会对整体架构做相应的延展,并结合多线剪辑的手法,来呈现中国水域的多元生态环境。
《水下中国》生命绿洲画面
纪录片《水下中国》对于“水面之下”这个题材是一次很好的尝试,随着影像前沿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推进,中国纪录片也将迈向精品化、国际化的道路。
从AI修复民国影像片段看纪录片数字化修复
《十三行》:稳中带皮,创新玩法讲冷门历史《最大的小小农场》:我正在经历的,就是我所向往的生活纪录片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?
《古教堂大救援》:走出至暗时刻的巴黎圣母院
我中心承制抗“疫”纪录片《生命至上》即将登陆央视
《古墓派 互动季》:传统纪录片的互联网传播创新
韩国纪录片的历史发展路径简述
监制:何苏六
主编:韩 飞
责编:吴禾昆 张嘉琪
编辑:王宗辉